纽约玩耍记

波士顿与纽约的地理距离基本等同于南京到上海的距离 然后 中国的高铁能把南京到上海的距离压缩到一个小时 波士顿与纽约还是一个四个半小时的慢摇火车

波士顿是典型的新英格兰风格:安静 朴实无华 夏天都是格子衬衫 冬天都是深色羽绒服

纽约就不一样了 除了游客 当地居民风格都很有一套 夸张的 时尚的 简约的 高雅的 街头的 破烂风的 总有一款适合你 展览派对美食也是层出不穷 曾经和朋友说 全美只有纽约和加州的中餐是能分出菜系的 其他地方的中餐就是中餐而已

对于逛吃逛吃的向往 作为一个波士顿的乡下妞儿 我还是得空就去纽约的 去多了 就有了如下的攻略

Continue reading

2014-07-25 : DC行记

收山带打猎的收获之旅。

诤友说我这么多年党费白交,因为该迷信的时候绝不含糊,该信神的时候绝不哆嗦。所以,塔罗牌里算出了世界正位,我也是欣然理解,开始即是结束,结束亦是开始。这适用于今年开年到现在,所以,该放手就放手,该抓牢的也要抓牢。比如,这次DC之行。正在感叹DC的华丽和马上就要回波村,工作小伙伴火速发来一个DC的邀请,这不,过不了几天,又要回到这个华丽大气的都市了。

如果说波士顿是个文艺小青年,DC绝对是一个见过大场面的大家闺秀,富贵华丽,但又端庄大气。或许我就是一个首都控,喜欢很多国家的首都,北京、巴黎、布鲁塞尔、伦敦等等,再到华盛顿。首都虽然历史各有不同,北京和欧洲的首都们一样,充满历史的沉淀。华盛顿不同,见过也就200来年,加上各大机构的总部大楼,整个城市看上去只能用端庄大气来形容。或许我对这种网格状布局的整齐感有种如追求巴赫的韵律曲一般的偏执,所以更是对DC的评价好上加好。

中心城区在中轴线对齐,从白宫到林肯纪念堂到纪念碑到国会山,一切都是那么整齐,又能让你转身就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正如那个炎热的午后,我正在寻寻觅觅,突然一回头,发现眼前豁然开朗,倒影池和建筑拉成一线,在蓝天白云的倒映下,是一个独特的风景。在心情烦躁或者低落的时候,那一眼能让人振奋异常。

说完打猎的内容,来说说收山。我司到哪里都是高大上,这是毋庸置疑的。新团队的高大上则让我非常振奋。虽然每个人在行业里都已经摸爬滚打20余年,但是这些老前辈对专业的热情、对总能学习到新事物的激动、对小辈们的关照,让我非常振奋。在上海工作的几年里,总是觉得自己过得挺不错了,甚至小小年纪就已经出现了职业倦怠期——其实这从侧面说明,当时的工作已经不适合我了,因为我感觉学不到新玩意儿了。但是来到这里,突然觉得,自己好渺小,要学习的好多,还有很多需要迎头赶上。想到这里,哪还有时间悲悲戚戚。就像之前收到的一条短信,小孩儿在迪士尼乐园摔倒了是不会哭的,因为好玩的那么多,要赶紧爬起来去玩儿呢。

每次踏上旅途总有很多收获,第一次出国,体会了在外靠朋友。后来出国的机会多了,学会了宽容和自在。这一次,虽然不是远门,但是让我明白独自上路也有怡然自得,有良友相伴则能轻松自然。生命不息,旅途不止,还在路上。

最后作为吃货说一句,DC好多好餐馆呐。

2014-07-21 : 我去过的神奇的博物馆

生长在国内,印象里的博物馆一直都很严肃,除了书法字画和一些雕塑,就没有别的主题了。直到我走出国门,看过了这些奇奇怪怪的博物馆,终于理解了博物馆里的博物二字——做精做广随缘,但是都能让人博览,增长知识。零零散散记录一些去过的神奇的博物馆,非常类,但是如米其林三星一样,如果你在路过这城市,绝对不容错过。

1. 布鲁塞尔的漫画博物馆Comic Strip Museum

这个博物馆汇集了比利时和欧洲主流的漫画作家作品和人物。距离大广场不远,但是因为布鲁塞尔的小路极多,很容易走岔,我当时从大广场出发,硬生生在雨中迷路了1个小时,几近放弃的边缘,才找到了这个博物馆。在寻找这个博物馆的路上,发现布鲁塞尔很多房子上都有漫画,比如丁丁里的两个迷糊警察在巡街,比如一个穿着横条纹服装的小偷正在试图爬上防火梯,等等。最靠近博物馆的画,当然是比利时的骄傲丁丁和他的小狗白雪。

漫画博物馆最值得看的就是当代的漫画作品,黑白的、彩色的,纯欧式的、纯美式的、借鉴日本的,甚至还看到了中国国画风格的作品。可惜当时不能拍照也没有笔头,没有记下那个中国国画风格漫画的作者。另外,到了布鲁塞尔,怎么能错过丁丁。丁丁有专展的展厅,有很多漫画里出现的服饰、道具都有真物展出。甚至还有那两个迷糊警察的穿衣风格变迁史。另外,有巨幅漫画墙可供拍照,而且是怎么照怎么好看。如果特别喜欢丁丁,那么可以在博物馆入口处和丁丁的铜像合影。

另外推荐该博物馆的纪念品商店,行李能装的可以买下全套丁丁漫画,不能装的也可以买白雪或者丁丁的玩偶,活灵活现。

2. 阿姆斯特丹X博物馆

阿姆斯特丹在国内宅男心目中可谓是名声在外。这个城市对于女孩儿来说,是风车郁金香之都;对于男人来说,就是……嗯。这个博物馆位于阿姆斯特丹火车站附近,旁边有阿姆斯特丹最好吃的炸薯条店,强烈推荐上火车前买上一大包,非常满足。

咳,跑题了。这个博物馆顾名思义,陈列都是相关物件以及人物。比如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国内越来越常见的遛鸟侠,阴暗巷道内的苟且,甚至包括电话X——拎起电话,里面真有人和你说话。楼上也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大海报、小海报、服装、道具。只是,嗯,怎么都是取悦男性的呢?

所以这个博物馆里专门有一个章节是用来讨论男女地位的平等问题。读来真的充满了女权主义思想。我想LEAN IN的作者没想到,在她写出LEAN IN并且到全世界宣传这个观点之前,阿姆斯特丹火车站旁的一个神奇的博物馆也用另一个角度阐述过类似的观点——女性有独特的魅力,从而容易被男性忽略聪明才智和能力,但是这不是女性应该自甘堕落的借口。如何挑战和玩转现状,不变成男性的消费品,值得每个独立女性的思考。

参观建议,你可以因为猎奇走进去,但是请不要用色情的眼光去看待这个博物馆。有所思,有所得。这才是旅行的意义。

3. 华盛顿DC的国际间谍博物馆 Insternational Spy Museum

与华盛顿中轴线上那些高大上、伟光正的博物馆(国家历史博物馆、国家美术馆、航空航天馆、美国印第安博物馆等)相比,这是一个优点嘈杂的博物馆,而且收费。不过展出的内容非常新奇,包括间谍常使用的技术、工具。当然,美国的博物馆不可避免的要对观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整个展览的开始是大美国的历史上出现过哪些间谍,为什么间谍对于美国是很危险的,这些间谍是使用什么技巧和工具来进行间谍活动的,如何识别这些间谍行为。

和美国有过节的苏联当然是要提到的,美女间谍(燕子)也是必须要提的。总而言之,就是从古到今的间谍都提了。最后严重怀疑这个博物馆是007系列赞助的,第三章节全部都是007相关,包括服装展示、道具展示、电影节选、风洞体验等等。

不过值得推荐的是间谍测试,有点像国内的密室逃脱游戏,不过没有那么有空间压迫感,适合有一点点密闭空间恐惧症的同学去玩耍。鄙人通过测试,不过这不代表我真的能成为间谍。正如在开篇电影里一个前任间谍所说的,做间谍意味着欺骗,你要欺骗别人,还要特别提防别人欺骗你,最后的结果就是你不在有信任,不光对别人,更对自己。

 

我希望未来能去更多的城市,看更多的风景,遇见更多神奇的博物馆,遇见更多有趣的人事物。

2012-02-03 : 巴黎行记

今天生病病休在家 闲来无事 把半年前就应该发出来的巴黎游记整理发稿。原文写于2011年7月30日。

——题记

去奥地利Kitzbuhel开完会以后,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和诤友戴麦琪一起把手同游巴黎,其中欢乐、不爽、兴奋和疲劳全部聚齐,甘苦自知,只留下行记一则,聊表纪念。(一)和诤友戴在卢浮宫和奥赛博物馆吵架。以前读过一篇文章,里面说到两个人要结婚必须要在对方面前放一个响屁。如果这句话有一定道理,那么真正的朋友也许是那个吵过架、红过脸,但依然为对方着想的人。诤友戴就是这样的人。

我们吵架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我走不动了,但是她还想带我去更多的地方玩。她这么做并不是出于太多的私心,相反是因为我们2010年冬天在奥地利并没有去玩很多地方,她觉得对不起我,才想在巴黎不重蹈覆辙。没想到,工作一年以来,我的体力没有变好,脚程反而每况愈下。于是,我们就翻了脸。她委屈——为什么处处为我着想我却不理解,我也委屈——我走不动了你还让我走。

后来每次想到这件事情,就很后悔。虽然我们当天就原谅了对方,但是旅途中和好友红脸真不能算是一个非常愉快的经历。只能希望自己多多修炼脾气,不要再犯。当然,从这件事情里,我学习到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女人,只有去购物,就不会觉得累了。因为我们吵架之后第二天,我和小戴就去了巴黎歌剧院的商业区购物,当我们左一包、右一包硕果累累的时候,我们也不知不觉地和好了。(二)军事博物馆里发现法国人时尚的天性。在巴黎看了很多景点,逛了很多博物馆,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军事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又称荣军院,门票上有句话,说这个博物馆是为了让人们体会战争之美。里面的著名展品除了拿破仑及其王后的棺椁,还有许多从中世纪开始的法国铠甲、军服和武器,当然也少不了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从圆明园抢走的乾隆战袍。

先说法国的宝贝。一件中世纪的铠甲,镶满了红宝石点缀的镂花。据说铠甲的主人从来没有穿过这件铠甲,理由很简单——太沉了。所以这件铠甲从诞生开始就在橱柜里,先是享受主人的赞赏,现在是享受世人的感叹。

到了一战时期,法军军服是深蓝上衣,白色或者正红色长裤,端庄大方。只可惜,正如解说所说,在丛林中,最显眼的颜色,首先是白色,其次是红色,最后是蓝色。这下好,法军一口气给占全了。再看二战期间,法军倒是没再把国旗披在身上。虽然军服是军绿或者灰色,但人家依然时尚。先看一套短装,浅军绿衬衫配卡其色针织套头衫,军绿色翻边短裤配卡其色毛袜和棕黄色短靴——活脱脱的时尚啊!这简直就是我秋天时候想要的搭配!再看人家的女军官,虽然也是灰色的大衣和套裙,但是套裙是典雅的透着粉嘟嘟感觉的浅灰色,大衣则是漂亮的灰蓝色。果然是战争之美。

军事博物馆里除了法国自己的军事物品,还有一些其他国家进贡或是从其他国家抢来的。乾隆狩猎战袍就是其中一样,在冷风柜里,乾隆皇帝的明黄色丝绸闪闪发光,九龙刺绣呼之欲出,灵动异常。而搭配的貂毛领口、袖口和裙边,在丝丝冷风中发出水滑光泽,每一根貂毛都笔直地挺立着,享受游客们的赞叹。因为我们游巴黎的时候正值故宫博物院摔坏了一个宋代瓷器,我不禁想,还好这件战袍是在法国,要是在故宫那不得和其他文物一样,要么藏在箱底,要么被无情地破坏。(三)迷失在蒙马特高地。去巴黎之前,我就听说了蒙马特高地——一个能够俯瞰整个巴黎的地方。那上面有著名的圣心大教堂。于是,在看完了山下的红磨坊——是的,就是那个康康舞红磨坊,我们徒步爬上的背后的小山,“蒙马特高地”。在“高地”上看到了一个教堂,应该就是圣心吧。斜对面,找到了拍天使艾米丽和巴黎我爱你的爱之墙,一面深蓝色的墙,上面用不同语言写着“我爱你”。

去过巴黎的人应该从我的描写里发现了端倪。是的,我和诤友戴迷失在这个去高地的路上。我们看到的教堂不是圣心,我们最后爬上的高地也不是蒙马特高地。

不过,旅行就是这样,有遗憾所以下次才会再去。我们两次到爱之墙,第一次为拍照,第二次纯粹为歇脚,吃个水果塔,聊聊天。就在我们聊人生的时候,我们听到一个街头艺人用一个类似乌龟壳的乐器拍打出的音乐,很是陶醉。交谈之后发现,这个人是艺术学校的学生,他和几个朋友发明了这种乐器,觉得很好听,所以用闲暇时光到街头表演,希望更多人能喜欢它。真是不错的生活方式。(四)拉雪兹公墓里的感叹。其实在巴黎的第一天,我们去看了两座陵墓。一个是拉雪兹公墓,还有一个就是前面讲到的荣军院里的拿破仑陵。

能进入拉雪兹公墓的都是对法国甚至世界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有文学家、音乐家、政治家等等。在公墓里,我发现欧洲雕塑之所以好,雕塑家之所以多,是因为人家市场大,不仅教堂需要雕塑,墓地也需要雕塑。因为墓地主人希望自己的墓前的雕塑能反应自己生前的生活,所以每个雕塑都不一样,虽然多是宗教主题,但也有乐器、头塑等不同的选择。

再一个感叹是对人生的思考。这么一个偌大的公墓,埋葬的都是名人。但是我只认识三个,肖邦、巴尔扎克和奥斯卡王尔德。人生很多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下个名声让后人评说。与其去考虑死后,不如考虑当下和此生,存好心,做好事。虽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名人,也不是每个名人都能在百年之后让人知道、记住,但是今生活好,足矣。

在巴黎的一周很短暂,还想去橘园博物馆看莫奈的八幅《睡莲》,还想在奥塞博物馆里站出来阻止违反规定开闪光灯照相的意大利人,还想去看看巴黎著名的下水道博物馆,还想去花神咖啡厅感受左岸的文艺气息,还想在巴黎老佛爷买鞋,然后跟着一群群的中国旅行团排队退税…… 巴黎保有我2011年很多美好的回忆。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巴黎的阳光、阴霾、凉爽都让我意犹未尽。巴黎的地铁、大街、街边小酒馆,还有过马路时车辆主动停车让行人,都让我想念。

收拾行装,再次出发,不是去一个看得最远的地方,而是去很多地方,让自己看得更远。也希望那个时候,也有好友相伴,一路有笑有泪,之后还能一起感叹,真是不虚此行。

文章最后,奉上巴黎之行的照片集@巴巴变

2011-08-21 : 地铁上的轮椅

刚才再看《民主的细节》 有一句话的大意是:判断一个宽容与否 不能看这个社会给予绝大多数人的待遇 而要看那些少数人的待遇 比如残疾人 贫困人口。当然 在我看来 这个少数人的定义可上可下 取决于观察或者研究的需要

今天想下来的只是昨天的在拥挤地铁的所见所闻 昨天在人民广场站换乘时 一个中年妇女推着一部轮椅 轮椅上的人从年纪和与中年妇女的亲密程度看 应该是她的儿子——一个双腿活动不灵活的男孩 人民广场的拥挤程度从其名字上已经能看得出 到处都是人民 所以这对母女少不了别人的白眼和讽刺 “腿脚不好 非要出来 做啥啦” 儿子深深低着头 看不到脸上的表情 母亲则是不停说着 对不起 对不起 对不起

恍然 我想到一个月前和诤友戴在巴黎地铁上 戴戴问了我一个问题 你有没有发现国外残疾人特别多 她一说 我突然意识到 我们旅游所到之处 真的有很多腿脚不灵活的残疾人 戴戴说 她来国外的时候 觉得国外人是不是有什么基因缺陷 弄得到处都是残疾人 可是后来她想明白了 国外残疾人多 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口比例高 而是 国外的残疾人愿意出门

什么叫愿意出门?

一方面 人行道 十字路口 公共交通设施 博物馆 公园 只要是公众设施就有便利残疾人的设施 残疾人专用通道 电梯 盲文 盲人导读器一应俱全 各博物馆都有大量的轮椅和婴儿车供需要的人借用

另一方面 就算是人挤人的卢浮宫和奥塞博物馆 其他参观者也不会对坐轮椅的人冷眼冷语 如果前一个原因是硬件差距 凭借中国的巨大经济总量 就能很容易弥补的硬件差距 那么后一个原因才是真正的素质差距 就像爸妈问我这次巴黎度假的感受时 我说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明白了为什么法国人瞧不起中国人 纵使中国人有钱 能买下整店的Hermes 人家还是从内心里瞧不起你 因为 人家是文明的国度 中国还沉溺在野蛮的快感中无法自拔

我想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人不会因为不同而受到歧视

2009-07-26 : 丽江游感

    第一游丽江是1999年,第二次是2003年。这次是第三次,也是最让我唏嘘不已的一次,也是发誓最后一次游丽江。 (一)装B电视剧害死人    随着《一米阳光》的播出,丽江从古镇升级为国内小资朝圣地之一。十年前安静古朴的四方街被喧嚣的人群、大量重复的旅游商品、人手一条的粗糙披巾和随处可见的嘶吼着《蓝莲花》的酒吧驻场歌手取代。当年清澈的小河自然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灰色的、时不时漂着一两多餐巾纸的水沟。    我很担心距离丽江城仅3.6公里的束河古镇也会不上古城的后尘,能用来拔水果和啤酒的清澈透凉的小河会变成一池污浊。安静的小院最终会成为一个个的会所和旅游商品集散地。    诚然,因为小资的朝圣,丽江的旅游业、服务业和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淳朴的丽江、美丽的玉龙雪山、涛涛的虎跳、清澈的三江源却成为了发展的牺牲品。    随行的司机说:马上泸沽湖的机场就要启用了,到时候可以直接从丽江坐飞机到泸沽湖。我感叹:摩梭族人民的生活或许会因此富有,或许会有一些外来的男子去泸沽湖走婚,但是风景秀丽、波光粼粼的泸沽湖也许马上就会和我们告别。(二)丽江是一个让人冲动购物的地方    通常人多的地方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从众消费。而这一点在丽江古城更是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束河古镇,虽然男人女人人手一条民族风情披肩,但仍能理解为融入当地民众生活;到了丽江古城,但凡是个店,里面总是有数不完的人头在涌动,各个都在以批发价购买丽江的“象征”:民族风的披巾、东巴文木板、风铃。这一场面让我一次次地想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那挂满“大甩卖”、“跳楼价”的大街小巷。在丽江,许多师奶级的人,也像年轻人一样,穿着白T恤、牛仔裤、夹脚拖,肩上披着一条很民族很小资的披巾;不同的是,师奶师太挺着肚子,肥着腰围,怎么看怎么让人腻味。不要说如果满大街的年轻人都这么打扮都让人觉得很倒胃口,再点缀着几个青春不再的却非要再次青春一把的大姐大妈,场面实在是惨不忍睹。    这是我写过最短的旅游笔记,实在是没什么好写的。今天的丽江和十年前的丽江相比,交通更方便了,路更宽了,马路上的店铺和出租车越来越多了。但是,今天的丽江没有了往日的古朴;今天的玉龙雪山也因为全球变暖而导致雪线一再上移,海拔4506米的栈道边已经没有了雪,冰川也不大多见了;今天的虎跳峡已经没有了磅礴的气势,水也越来越浊;至于今天的三江源,为了开发旅游,已经砍树伐林,只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多一条走向大河的、布满尘土的路。

2009-07-23 : 旅行出发

整个七月头心情都挺利落 虽然朋友们都在旁边每天陪我聊天 陪我玩儿 陪我开心 可是到了一个人的时候 始终还是有些郁郁寡欢好在 昨天日食了 七月也快结束 属于狮子座的八月也将到来最高兴的是 一个长长的旅行计划即将开始脚趾头痒 脚底痒 平底鞋痒 期待着飞速地出发啦更高兴的是 旅行中途回家可以收到订购许久的书 运气好 还能收到来自澳洲的明信片一张心情就如同昆明今天的天气 拨开云雾见太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