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Earthlings

人既是集体动物,又是个体动物。我们在一遍遍地证明自己属于一个团体,又一遍遍地证明我们不属于另一个团体。

——题记

2020年结束前一个月,我终于读到了一本让我很有倾诉欲的书,Earthlings (台版译名:地球星人)。读到这本书纯属偶然,那是Biden胜选的周六,我和小哥在哈佛广场逛书店,看到了这本封面是很可爱的刺猬玩偶的书,和书店的工作人员简单聊天知道这本书的作者之前写过一个很querky的短篇故事《便利店的女人》(The Convenience Store Women)。一听这本书的作者擅长写querky的故事,再加上可爱的封面,我二话不说买下了这本书。

阅读的过程是短暂的——因为故事引人入胜,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所以一天的功夫就读完了。唯一两次停下来是因为内容太过让人震惊,必须得停下来喘口气。是的,如果你打算吃下本文的安利看这本书,请注意这本书的部分内容非常阴暗,场面描写具体而令人震撼,读过这些片段之后产生的压抑感让人久久不能平静。这也是为什么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决定写这篇读书笔记,当然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忙(或者懒)。

故事的具体细节在此按下不表。概括一下中心思想,就是一个从小就在原生家庭边缘化的女生不断寻找和定义自我的故事,她不断在寻找自己不是地球星人的证明,而是来自外星球Popinpobopia的外星人(以下简称P星和P星人)。这个故事的内核像是在解答人生的三大基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对于主人公Natsuki来说,她的答案很简单:她是P星人,从P星来,要回P星去。在这个过程中,她遇到了同样来自P星的表格Yuu和她后来的合同婚姻对象Tomoya。

Continue reading

2016-12-20: 2016读书记

这些年的咨询公司生涯教我学会了在飞机误点,火车停开的时候保持平常心,学会了再重的包里也揣着kindle:几本闲书,小读怡情。

2016年的阅读时间略有不同,和十五言的好友Bear Ki开始了一个每月互助阅读时间。每个月头,我们俩互相为对方挑一本书。虽然中间因为我的狗血项目和Bear Ki的学校工作繁忙有两个月耽搁了,但实施下来仍然收益甚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收益就是如Bear Ki的初衷:帮助对方看见一个不同的世界。

Continue reading

2014-12-10 : 读书笔记 全职高手

从今年5月中旬以来,在每天睡前30分钟阅读中,终于把15本系列小说《全职高手》看完了。不知道还会不会在以后再读起这部超长篇小说,也不知道以后再读的时候还会不会想起刚登陆美帝的笑和泪。

小说是围绕着一个叫做荣耀的电子竞技游戏展开的,一个大雪之夜,传说中的大神宣布退役,来到了俱乐部对面的一个网吧当期了网管,在网游中又成为了一个高手扶额、小兵仰望的大神。最后,从网吧出发,制霸全国。可能是因为心情原因,小说的前几本我都是耐着性子看的,直到看到了这个充满理想的主人公叶修(叶秋)、那些为了理想奋斗的角色、那个话唠的黄少天,渐渐入了迷。在新英格兰地区开始落叶的深秋,我看到红色的叶子落满地,竟然想到了小说里的繁花血景,觉得繁花血景应该也是这样凄美。再到最后,为张佳乐哭鼻子,为陈果在雪夜的感叹:“感谢那个雪夜你来到这里,让我有了这一路的旅程”流泪。看官们,你们可能要说,楼主流的眼泪都是脑子里进的水。所以哭一哭,减少进水,也是好事。

这个小说就和这个网游的名字一样,荣耀。我们活着都是在追求价值、追求在这个价值上实现的荣耀。小时候,想成为画家,后来想成为设计师,后来想成为建筑设计师,再后来高考进了商学院,大学期间又开始到处蹭课:心理学、哲学、历史……。一直在修改自己想成为的角色,直到发现自己最想成为的就是自己:正直、善良、勇敢、敢于迎接挑战、善于鼓励他人。

好几次过生日或者收临别赠礼都收到这句话:勿忘初心。实际上,在和周腿长一起参加商学院30周年院庆的时候,我们都问对方:当年那个不怕风不怕雨的姑娘去哪里了?初心难忘,就像小说里的所有高手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实现着自己的理想,拿到全国冠军,然后磨练技艺(大怪升级),期待着自己有一天能实现这个理想。

又要到年末了,又到了自省的时候,又到了整装待发的时候。

初心,荣耀!

2014-06-28 : 读书笔记 三体

一场游戏一场梦

——题记

最近在重读三体系列,这是刘慈欣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科幻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还记得初读三体那个炎炎暑假,深深被那个全息游戏迷住,这是一个怎样的星球,三个太阳不规律的运动,所有生命都在脱水和醒来中反复,一不小心就烧得体无完肤。还有那个对现实失望之极,试图引入外界力量接管地球的ETO组织。然后隔了不多久去上海书城参加了刘慈欣的签售会,又把第二卷和后来出的第三卷读完。如果说第一部是现实的幻想,第二部是对人性的讨论,那么第三部就是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第二部里对于黑暗森林的描述,整个宇宙就是一个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一个举着枪的猎手,有一点点响动都会触发擦枪走火。偏偏在这个时候,有个叫地球的婴儿,举着火把大喊,我在这儿,我在这儿。一个不明就里的猎手第一反应就是开枪干掉这个来路不明的家伙。这与霍金对于人类不要主动寻找外星人的论调有些相像。这其实也适用于生活和工作,初入一个环境,低调谨慎,仔细观察是非常必要的。一到一个新环境,就忙着指手画脚,品头论足,并不是一个良策。不知水深浅,就妄谈池中鱼儿。

第三部把我看哭了,甚至在后面几次重读的时候也是如此,包括云天明对程欣的爱,包括最后那个刻在石板上的字“我们度过了愉快的一生”。这一部的名字叫做死神永生,初看这个名字让我觉得这是一部恐怖小说。死神的形象是举着镰刀夺人性命的可怖形象。在一口读完后,死神似乎并没有那么狰狞了。就如果塔罗牌里的死神,它代表的是终结,但是也象征着新生和新的开始。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也所谓,没有合适的结尾,就没有合适的新开始。时间和生命在一刹那划过,只有最后的终极是永恒的。

意识流到这里,我突然想到这个终极的概念似乎很是流行。三体里有这个概念,盗墓笔记的青铜门后也是世界的终极,藏地密码的最后描述了一群守护世界终极的藏獒。到底这个终极是什么,是人内心里内在的平静么?还是真有这个地方让人悟道,看破世界规律?或者,这个终极就像盗梦空间里的那个陀螺,告诉你其实一切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来美国以后,看了一些英文书,也许是因为非母语的关系,或者是书籍选择的原因,总是觉得静不下来。直到又重新读了三体系列,我又找回了内心的平静,以及当时在长途飞机场读完三体画的星空倒影图的心态,平静,有时有一点波澜,但是直到自己将要去哪里,也知道自己怎么才能去到那里。

2013-06-02 : 读书笔记 相约星期二

读这本书是为了去看马上要来上海演出的《星期二的十四堂课》。这本书叫好叫座,翻译成多种语言,改编成电影,排演成话剧,连人艺也早早上演过这部话剧。

这本书不长,和莫里的十四堂课穿插着过去的会议、现在的故事。莫里像智者,借助这十四堂课,告诉我们死亡是什么、家庭是什么、爱是什么、责任是什么。这也是一本让我从头眼眶红到尾的书,不是因为狗血的情节,而是感动于最朴素的生活智慧,感动于这本书教给自己要对自己诚实,要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过去,要学会原谅自己。

生活是持续不断的前进和后退。你想做某一件事,可你又注定要去做另一件事。你受到了伤害,可你知道你不该受到伤害。你把某些事情视作理所当然,尽管你知道你不该这么做。反向力,就像是橡皮筋上的移动。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在它的中间。那哪一方面会赢?爱会赢。爱永远是胜者。

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

有时候你不能只相信你所看见的,你还得相信你所感觉的。如果你想让别人信任你,你首先应该感到你也能信任他——即使你是在黑暗中,即使你是在向后倒去。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可没人愿意相信。如果我们相信这一事实的话,我们就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做好准备。这样会更有帮助。你活着的时候就会更珍惜生活。

如果没有家庭,人们便失去了可以支撑的根基。

家庭的部分涵义:不仅仅是爱,而且还告诉别人有人守护着你。只有家庭能给你这种感觉。金钱办不到,名望办不到,工作也办不到。

爱情和婚姻还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你不尊重对方,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不懂怎样妥协,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彼此不能开诚布公地交流,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没有共同价值观,你们同样会有麻烦。你们必须有相同的价值观。

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美好得多。相爱或者死亡。

临死前先原谅自己,然后原谅别人。

原谅自己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你不应该陷在遗憾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这对你是没有益处的。

人与人的关系是没有固定公式的。它需要双方用爱心去促成,给予双方以空间,了解彼此的愿望和需求,了解彼此能做些什么以及各自不同的生活。

你一生中遇到过一个好老师吗?他把你视作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他会用智慧把你打磨得璀璨发亮。如果你幸运地找到了一条通向他们的途径,那么你在生活中就不会迷失了方向。有时这条途径只在你的脑子里;有时这条途径就在他们的病榻边。

2013-01-01 : 2012书单

2012年里,虽然因为工作繁忙,但依然读了几个当代大部头——比如盗墓笔记、藏地密码。另外也读了很多国内外优质作品。随着莫言先生获奖,还重温了他的几部玄幻作品。

在这些读物当中,最喜欢的也是和周围人讨论最多的是《三体》系列,来自中国硬科幻代表人物刘慈欣。现在《三体》系列进入了多国语言翻译的进程,所以料想很快我的外国同事也能读到这部作品。《三体》系列最好看的是第二部和第三部,用宇宙和时间的宏大衬托出人物命运和人类个体的渺小。其中最宏大的场景当属整个太阳系被画进了画纸里的一幕,过程是一个由慢到快的过程,有的人很平静,有的人在反思,有的人很焦躁。虽然都是在走向最后的死神,但是千人千态,唏嘘不已啊。

两个同类型的《盗墓笔记》和《藏地密码》都是当代作品,网络小说起家,最后红遍大江南北。两部作品都是开头几本引人入胜,但是最后的大结局过于潦草。故事都是集玄幻、侠士和一些虚虚实实的历史片段组成,文字上也是半斤八两。有的人更喜欢《盗墓笔记》觉得它的文字更细腻,故事性更强;我个人更喜欢《藏地密码》,更青睐作者对于五彩瓷瓶、湖底隧道的描写觉得很是传神,让读者的想象能够驾临于作者的文字至上,腾云驾雾。

除了这些长篇,还零零散散地看了些中篇和短篇,包括《隐形怪物》、《未来闪影》、《时间的针脚》、《帝国》、《不二》、《自由》、《云图》等等。有的书是盲买,即看了出版社和书本的介绍就买了,有的属于听人推荐以后买下的,还有别人送的。除了一些属于不知所云,大部分都是好书。

另外,2012年头上买了个kindle,从此看书更方便。虽然现在看的都是从网上下载的盗版书籍,但是也算是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听说Amazon有进中国的计划,与几个出版商的谈判也已经开始,深表欣慰。如果到时候有正版的《三体》和《藏地密码》的下载,一定要出钱下载一套。再给老爸老妈也人手弄一个kindle,看书更方便。Kindle里的好书已经换了一茬一茬又一茬,有工具书比如Corporate Finance,方便查旧知新,也有英文小说集Dexter方便随时跟踪原文看电视剧。

2013年目前的读书计划是把之前朋友从国外带回来的专业书籍都啃一啃,再读上个把中文大部头,比如《西游记》和《红楼梦》,再时常读读唐诗宋词。从今天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做一个有文化的年轻人。

2012-06-10 : 读书笔记 隐形怪物

给我冷静的表情。
闪光灯。
给我知道真相的表情。
闪光灯。
——题记

这书的作者Chuck Palahniuk是个怪才,从《搏击俱乐部》到《恶搞研习营》(大陆版名为《肠子》)再到现在才被引入国内的《隐形怪物》,故事剧情无一不从平静开场,再以反转、逆转达到高潮,甚至直接以反转、内传为结局。
《隐形怪物》的情节看似简单,一个毁容的模特从万人瞩目到人人都当她是透明人,成为了隐形怪物。这个隐形怪物踏上了寻仇之路。没错,是寻仇,虽然让她毁容的人只有她自己才知道。故事的高潮出现再后半本,原来她的救赎女王有秘密,原来她的男朋友有秘密,原来她最好的朋友有秘密,连她自己都有秘密。
给我冷静的表情。
闪光灯。
故事的开场很残忍,就像生活中所以你能遭遇到的问题和不幸。只是,女主角的问题和不幸没有任何一个常人能比。一个靠脸生活的人没有了半张脸。
于是,故事的前半段都在说,她如何醒来,如何发现自己是个怪物,如何被训练“说话”——其实就是挖出一些囫囵的声音。直到有一天,她出院了,走到超市,所有人都当她是隐形的,直到一个孩子——就像皇帝的新装里的孩子那样——大声尖叫着说:“妈妈,那边有个怪物”。是的,这就是前半段的真相,一个毁容了的模特,一个变成怪物的模特。所以,她所有的闪光灯都是,给我冷静的表情,给我冷静的表情,给我冷静的表情,闪光灯。
看到这里,我依然单纯地认为这只是另一个恶搞系列的故事,甚至是一个毁容模特的凶杀故事。借用昨天看到一句影评里的话,我越往后看越觉得,作者的想象力比我强大太多了。
给我知道真相的表情。
闪光灯。
关于救赎女王、关于男朋友、关于最好的朋友的真相,天哪,好逆转,好扭曲,好可悲。关于她自己的真相,让我知道她要寻的不是仇,而是内心的空虚、不满足、不足够。所以,这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寻仇之旅,而是探究自我,探究自己深层次真相之旅。
最喜欢的段落是女主角终于明白为什么她很愿意和救赎女王——一个变性人那么亲近,“在我看到照片的瞬间,我明白了为什么我爱布兰蒂,因为她就是我。”
如果前半本是将读者作为看客,看一场悲剧,甚至是一种让看客带着轻松的、猎奇的、幸灾乐祸的心情看一场悲剧,看一个靠外表讨生活人失去了吃饭的工具;而后半本就是让读者入戏,成为那场悲剧中的隐形怪物,一个从小就试图争宠、一直渴求关注的不幸女子,之后再发现原来生活中好多事情都不像本身看上去的样子。表面上,是原本的生活四分五裂,其实是在真相/寻仇之旅中,原本四分五裂的生活才回到原位。
故事的引人之处就在于,它能从深层勾起你的自我反思。有时候,我们都会说,那个人好讨厌。其实,仔细想想,你之所以讨厌一个人,无非是这个人从根本上和你性格里的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一模一样。你厌恶这样一个人,其实是在心里不认同自己性格上的这个弱点。同理,你爱一个人,其实也是在爱着自己的某一方面,这个人像你的好的一面,于是你和这个人亲近。
有次听人说佛与处世,其中一句是,要爱人。作为一个要求自我修炼的宗教,在我看来,这就是说,要发现他人的善,其实是要修炼自己的善。你善了,放下了,就有了发现美的眼睛,就有了包容的心态。
书的最后一章很有这个佛的味道,一个放下仇恨,放下欲望,学会成全,学会回归自己,学会善从心生。

2010-07-04 : 读书笔记 蛙

时代 烙印 反思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查尔斯 狄更斯,题记

    中国当代小说的关键词是无病呻吟,或者搏眼球,或者下半身。无病呻吟的典型代表是菊花教教母,下半身的典型代表是一帮所谓的美女作家。至于搏眼球,这就和搏上位一样,本身并没有什么对错,用得好的人自然收获掌声,用得烂的人倒也不至于遗臭万年,不过是变成众路人的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搏眼球的方法有很多。娱乐圈里的走光露点是一种,文艺圈里的斗嘴互骂也是一种。新奇话题、全新视角从某些方面讲也算是搏眼球的方式。

    我读的中国当代小说都是些搏眼球的题材。《废都》的搏眼球之处在于那被禁十多年后终于正式出版,但是通篇还都是些不可读的框框;《活着》的搏眼球之处在于从来没看到过背成这样的人类;《三体》的搏眼球之处在于一本科幻小说读着读着却能品出些现世的东西;《兄弟》的搏眼球之处在于上本的故事背景和下本的疯狂时代;至于这本《蛙》,光名字就够搏人眼球了,更何况讲的是一个关于计划生育的故事。

    有人说莫言把一个平常的故事讲出了奇幻主义色彩是本书最大的败笔,我不敢苟同。虽然我没太去过中国农村,可是莫言笔下的中国农村很符合我对北方农村的设想。那里的人保守、倔强、彪悍,男人和女人都是这样。所以,莫言笔下的姑姑、张拳、陈鼻等形象很是符合电视剧里对中国北方农村人的刻画。

    说到故事的主角,这本书的出版恰逢一个重要的社会背景。从2008年开始,就不断有传闻说独生子女政策会有所松动,具体表现在原则上认为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育二胎。而在我初中的时候,政治课上介绍中国的几大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是作为排在很前面的基本国策被单独拎出来介绍的。小说的主角——姑姑——就是这个政策的受益者也是受害者。受益,姑姑是一个有学识的妇科医生,被政治潮流推到了时代前沿,能广播,有自己的船;受害,姑姑本来应该是将生命带来人间的神仙,结果却成为血刃超生婴儿的杀手。

    在读这本小说之前,虽然几本有思想性的杂志报刊也曾经对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作出反思,特别是对这项政策是否要继续施行进行了辩论,但是,其立场更多的是从我国人口红利倒挂出发的。这本小说却不是,这是一个大背景的小人物的故事,有人癫狂,有人获利,有人妻离子散,有人家破人亡。

    如同很多从小人物出发描写宏大环境的小说一样,小说给人更多的是震撼,而不是反思。尤其在血腥场面的背后,我不愿再去细细品味作者想要揭示的东西,因为,每次想到这本书,红色的封面,形容娃娃的布偶,还有后半本的疯狂世界,我只能想到两个字:残忍。

    虽然没去调查过,但我觉得余华和莫言是差不多时代的人,这使得他们在面对现在的世界总是会觉得:现在生活好了,可是世界却疯狂了。《兄弟(下)》后半本的疯狂和《蛙》第四章的疯狂有异曲同工之妙。清醒的人在疯狂的世界里最是痛苦,人为了避免痛苦,相信谎言,欺骗自己,反而能获得“自由”。《蛙》里最震撼的场景,无非是小狮子相信自己在绝经后以绝对高龄产妇的身份怀上了蝌蚪的孩子,并能分泌乳汁;蝌蚪从一开始抗拒以代孕方式降生的孩子到开始相信这就是他和小狮子的孩子,并且小狮子真的怀了孕。这段是我第一遍看这本小说时没闹明白的地方,但当看到之后的话剧,在结合之前作者的暗示,我明白了,自欺欺人不过如此。

    说到自欺欺人,我想起来以前Discovery放过的一个实验,展示了人的心智之强大。人的心智能使人的肉体相信自己的确被烫伤,并且使肉体出现被烫伤会呈现的状态。同样,自欺欺人的小狮子虽然没能真的怀孕,但是她使蝌蚪感受到了肉体的快乐和作父亲的期待。

    小说里给人写下了两个值得玩味的主题,一是铭刻于男人心里的传宗接代的思想;二是计划生育政策对个人和家庭的负面影响。在小说里,这两者是相互交织的,甚至是前因后果的性质。而这些折射出作者的想法是,传宗接待对于农村家庭甚至很多中国家庭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计划生育政策则应该被考虑废除。这是作者的一部分观点。作者的另一部分观点是在思考如果计划生育政策被废除,是不是会有更多的悲剧,比如书里第二章写到的那些为了生男孩已经严重妇科疾病的中年妇女。

    任何时候都没有一劳永逸的做法,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正确答案。在时代里变通,学会自律,学会衡量利弊,对于个人,对于政策,才是最重要。至于这个时代,well,狄更斯早已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relpost{clear:both}

分享到: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Math.ceil(new Date()/3600000)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