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6: 1月读书《古董局中局》《自控力》

2015年12月的某一天,我收到了Bear Ki同学发来的邮件,言简意赅的一个倡议:每个月为对方推荐一本书,这样一年下来,每个人至少读了24本书。在信里,Bear Ki还发来了马亲王的《古董局中局》全四册。

从倡议到实施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Bear Ki先给我寄来了2016年1月的读书任务,是一本我在2014年就标注了想看的书——《自控力》。随信,Bear Ki是这么写的:

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五星

评语是:原来自制力真的是智商的一部分。

如果你看过我的那篇《多写鸡汤宜约炮》,那么你也许知道,这句话引申自我的女神。当然啦,这只是一个段子。事实上,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错误的以为自控力关乎某个人的决心、意志,是某种唯心的东西。但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明白,自控力它更关乎身体状态,你的自控力强大与否,很大程度上受到各种物理因素的影响,而不是纯粹心灵上的东西。也许你不相信,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的自控力确实提高了。或许,咱俩这个读书计划能够证明。

应他的要求,不要大部头,所以给他推荐了一个10月份的时候读到一篇小论文:罗小朋老师的《互惠性地方主义》。从书籍的选择上可以看得出来,我们这个读书计划基本是在拓宽对方的知识面,也有可能是在测试彼此的阅读品味底线。如同Bear Ki说的,我们在豆瓣上的共同喜好有140个,不算多,也不算少,这既能给自己信心,又能给对方惊喜。

那么,我来说说我的阅读体验吧。

首先是马亲王的《古董局中局》。在看过了《盗墓笔记》和《藏地密码》之后,这种神秘学倾向的小说在我的喜好目录上基本告一段落了。奈何马伯庸在微博上的段子手身份十分牢固,周边友人正好又向我屡次推荐这本书,那么Bear Ki的荐书看来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安排。

这个小说的剧情并不恐怖,虽有惊悚的环节,但绝不卖弄恐怖和神秘色彩来吓人,值得推荐。毕竟《盗墓笔记》和《藏地密码》里如同鸡冠蛇、面具猴、血祭之类的场景把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吓得不轻。这本书有惊无吓,可以算得上是惬意的阅读。

有意思的是,书里面提到的宝物,尤其是青花带盖罐和柴瓷,基本都在与恶势力的较量中被损毁了,算是马亲王绝了读者对于真品在哪里的念想。

接下来,是一本我在2014年就标注了想读的《自控力》。我记得当时想读这本书,是因为无法抑制的心情压抑和由此带来的对自己的不关注、对工作的不上心、甚至不快乐。面对这种失控的状态,我想读《自控力》,来找回对自己的控制。

这本书不厚,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从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剖析了自控力的来源和怎么培养自控力。

从生理上,这是大脑某一个部位的强壮与否。想到之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的一个肌球蛋白拖着一个内啡肽走在一个单纤维上,据说这是让人感觉到快乐的生理原因。足够强大的大脑,能够产生足够的意志力和能够让你集中于目标的意志力,从而排除眼下的干扰因素,集中于长期的目标。

从心理学上讲,顺其自然、分清主次,都是帮助培养自控能力的方法。不强迫自己做桥枉过正的行为,不代偿,能够从罪孽心上把自己解放出来,从而更好地更平和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生活节奏。

从社会学上,培养自控力,完成一个目标,需要找到同行者,比如这个读书交换计划、比如和姐妹淘的健身打卡计划。互相监督,甚至带点竞赛的味道,能够激励个人完成这个计划。

总得来说,《自控力》很实用。也正是因为实用,所以需要经常翻一翻,保证能够因为学,而习,而产生行为上的改变。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觉得那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实是一个非常崇高的自控力的目标。人需要看得多透彻、多长远,心态需要多平和,才能做到排除外界和内心不必要的干扰,从而做自己。

所以目标远大,却要脚踏实地。一方面,要有一个如灯塔般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是和现在在做和要做的事情结合的目标;另一方面,要有一个行动的计划,可以执行,可以监督。这就是我在做项目里说的strategy和road map相结合。

如此说来,我可以用这个读书计划和瘦身计划来践行自控力的学习。另外,也需要把自控力运用到对脾气的控制上,嗯呢!

 

Yu @ Boston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