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冷静的表情。
闪光灯。
给我知道真相的表情。
闪光灯。
——题记
这书的作者Chuck Palahniuk是个怪才,从《搏击俱乐部》到《恶搞研习营》(大陆版名为《肠子》)再到现在才被引入国内的《隐形怪物》,故事剧情无一不从平静开场,再以反转、逆转达到高潮,甚至直接以反转、内传为结局。
《隐形怪物》的情节看似简单,一个毁容的模特从万人瞩目到人人都当她是透明人,成为了隐形怪物。这个隐形怪物踏上了寻仇之路。没错,是寻仇,虽然让她毁容的人只有她自己才知道。故事的高潮出现再后半本,原来她的救赎女王有秘密,原来她的男朋友有秘密,原来她最好的朋友有秘密,连她自己都有秘密。
给我冷静的表情。
闪光灯。
故事的开场很残忍,就像生活中所以你能遭遇到的问题和不幸。只是,女主角的问题和不幸没有任何一个常人能比。一个靠脸生活的人没有了半张脸。
于是,故事的前半段都在说,她如何醒来,如何发现自己是个怪物,如何被训练“说话”——其实就是挖出一些囫囵的声音。直到有一天,她出院了,走到超市,所有人都当她是隐形的,直到一个孩子——就像皇帝的新装里的孩子那样——大声尖叫着说:“妈妈,那边有个怪物”。是的,这就是前半段的真相,一个毁容了的模特,一个变成怪物的模特。所以,她所有的闪光灯都是,给我冷静的表情,给我冷静的表情,给我冷静的表情,闪光灯。
看到这里,我依然单纯地认为这只是另一个恶搞系列的故事,甚至是一个毁容模特的凶杀故事。借用昨天看到一句影评里的话,我越往后看越觉得,作者的想象力比我强大太多了。
给我知道真相的表情。
闪光灯。
关于救赎女王、关于男朋友、关于最好的朋友的真相,天哪,好逆转,好扭曲,好可悲。关于她自己的真相,让我知道她要寻的不是仇,而是内心的空虚、不满足、不足够。所以,这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寻仇之旅,而是探究自我,探究自己深层次真相之旅。
最喜欢的段落是女主角终于明白为什么她很愿意和救赎女王——一个变性人那么亲近,“在我看到照片的瞬间,我明白了为什么我爱布兰蒂,因为她就是我。”
如果前半本是将读者作为看客,看一场悲剧,甚至是一种让看客带着轻松的、猎奇的、幸灾乐祸的心情看一场悲剧,看一个靠外表讨生活人失去了吃饭的工具;而后半本就是让读者入戏,成为那场悲剧中的隐形怪物,一个从小就试图争宠、一直渴求关注的不幸女子,之后再发现原来生活中好多事情都不像本身看上去的样子。表面上,是原本的生活四分五裂,其实是在真相/寻仇之旅中,原本四分五裂的生活才回到原位。
故事的引人之处就在于,它能从深层勾起你的自我反思。有时候,我们都会说,那个人好讨厌。其实,仔细想想,你之所以讨厌一个人,无非是这个人从根本上和你性格里的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一模一样。你厌恶这样一个人,其实是在心里不认同自己性格上的这个弱点。同理,你爱一个人,其实也是在爱着自己的某一方面,这个人像你的好的一面,于是你和这个人亲近。
有次听人说佛与处世,其中一句是,要爱人。作为一个要求自我修炼的宗教,在我看来,这就是说,要发现他人的善,其实是要修炼自己的善。你善了,放下了,就有了发现美的眼睛,就有了包容的心态。
书的最后一章很有这个佛的味道,一个放下仇恨,放下欲望,学会成全,学会回归自己,学会善从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