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05 : 评“国进民退要怪民企胆太小”

刚在WSJ上看了篇专栏,标题是 “国进民退”要怪民企胆太小。当然,要说作者一点道理没有倒也不是,但问题是,他的这篇文章不知道是在替谁说话。个人觉得做媒体的多少要讲点良心和人文关怀,但这篇文章我觉得很愤慨,其实我早就应该习惯这种报道了不是么?

在此,只写三点我自己的质疑:

1、国进民退到底是政府行为还是企业行为?

“国”在国进民退这个词里代表的是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不是政府。但是在学术研究中和老百姓的认识中,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背后就是政府,它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纽带是剪不断理还乱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做的垄断行业企业的课题越做头绪越多,就是垄断行业既是自然垄断又是行政垄断,既有经济因素又有政治因素。所以,国进与国不进都不完全是这些国字号企业的自身行为,后面有一只本来应是无形之手的有形之手。21世纪开头说国退民进的不是国字号企业,是政府;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终结,做国进民退的看似是国有企业,实则是政府行为。具体的例子包括2009年底互联网上疯传的youku和tudou的关站,同一天,央视宣布要做视频网站。虽然现在youku和tudou没关,但是自我阉割却在继续。

2、国进民退是在民企胆小之后发生的还是在民企胆大之后发生的?同样,民企胆小是在国进民退之前发生的还是之后发生的?

计量经济学上用各种模型来做两个或者多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格兰杰检验也告诉我们不是时间发生的先后就能代表是因果关系。但是在现实中,除了统计结论,人们还有一个东西叫逻辑。就算格兰杰检验不支持,时间的先后至少是因果发生的条件之一。如果按照该文作者的写法,国进民退是民企胆小不敢做事的结果。那么,民企胆小应该至少发生在国进民退之前。但是,实际上,至少我个人觉得不是这样。国进民退,关闭私人煤矿,试图关闭youku和tudou,地王,直接压缩民营经济的生存空间。我不说因果,但单从时间顺序上来说,我觉得该文作者的逻辑有些问题。

3、民企胆小就能带来国进民退的后果么?

企业家和管理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管理者是well-trained的管家婆;企业家是富有冒险精神的事业和交易开拓者。一家民企胆小,不可能行业里所有民企都胆小,或者行业里所有较大较有影响力的民企胆小。除非如此,才可能造成一种经济形式组织对另一种经济形式组织的替代。若非如此,一家民企不努力,上位的不会只是国字号企业,民企、外资、个人公司都有可能。而不会是现在的局面。而企业家作为富有冒险精神的事业和交易开拓者,除非出现制度性风险,否则不会再一个行业里胆小地全面死绝。所以,我很是不同意该文作者在文章里举例的民企不争取四万亿投资的例子。国外经济管理领域对中国的研究一定会加一个很有趣的变量,有的文献里是relationship,有的文献里是guanxi,这东西每天都在我们周围无时无刻不出现。在此同理,请问,是国字号企业还是民企和政府更紧密呢?加之普遍的马太效应,国进民退恐怕不全是民企胆太小的责任。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