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4 : 观剧笔记 恋爱的犀牛

image

我即犀牛 犀牛即我

夸大一个女人与其他女人的区别,是你全部痛苦的根源。
                                ——题记

    今天是我第三次看《恋爱的犀牛》了。

    第一次是1999年在北京,第二次是2003年在北京,第三次是2009年在上海。不同的演员,相同的故事;不同的笑料,不同的心情。

    第一次看犀牛是凑热闹,因为爸爸的朋友送了票,这张票把我搭上了话剧的列车。第二次看犀牛纯粹是为了女主角,郝蕾,《十七岁不哭》里那个名字只和我差一个字的狮子座女孩杨宇凌。第三次看话剧是为了扬之水中文话剧社的十周年。

    这次的犀牛从表演上来说不如前两次成熟,台词也背得不够熟,念白也不够有演员自己的特色(加几句上海话不算自己的特色),但是这次的犀牛的男主角让我难忘。他没有郭涛的深情,段奕宏的压抑,可是他够有激情,激情到最后一幕绑架明明时候的一大段念白都是嘶哑的,激情到我依稀看到他扑倒在明明脚边时他眼里的泪花,激情到场子里很多之前还在大笑的人开始流泪。

    一场好的表演固然需要好本子、好演员、好舞台、好幕后等等多种因素的配合。可是对于这样一个略显青涩的话剧,我仍然愿意给它评一个“好”,因为它有好话剧最重要的能够把真实的感情带给观众。

    犀牛即马路,马路即犀牛。他只有爱情。

    明明也只有爱情。

    他们选择了作天作地地不在一起,相互折磨。只是为了,爱情。一种让你神经末梢麻酥酥的东西。

    爱情是什么?在当今这个视感情如粪土的世界里,爱情或许只存在在舞台、电影和小说里。或者只在168的炮房里。因为,这个女人与其他女人没有任何的差别。犀牛之所以让人感动,是因为他爱得真切,也是因为他能看得出这个女人与其他女人的差别。当然,最根本的是,这种爱随着我们的成长会越来越难找到。

    之前,Rink和我在一次讨论中说,他一直在想,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快速、经济、成本最低地找到爱情,获得美满的婚姻。

    我的回答是:如果你在寻找爱情和美满婚姻的路上一直在计算成本,那么你注定得不到它。因为,有的东西,是需要无私地付出的。

    我们都太自私了,不会像马路一样,义无反顾,奋不顾身,全心投入,爱一个复印机味儿的女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