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5 : 观影笔记 苹果

主客的颠倒

苹果,英文名Lost in Beijing。虽然我对这个译名颇有怨言——毕竟它和Lost in Translation(《迷失东京》)如此相像,会误导别人以为是后者的姐妹篇——但是电影本身十分不错:从剧本到主要演员的表演。范冰冰演的打工妹苹果美艳有余,纯朴略欠;佟大为演的是苹果的丈夫,从最初的憨厚到后来的狂暴和懊悔都入木三分;梁家辉演的足浴城老板可圈可点,香港味的普通话让这个形象在屏幕上跃然而出,至于他每次都要献身的原因恐怕和当年出道时的三级片有关吧。

倪老周四的课里讲到了权力。我把权力描述成,如果一个人能够制定某种规则,并用此来衡量人们的行为,同时,人们都认可这种评价,那么这个人就拥有权力。组织和国家同理。例如,美国在世界贸易规则、金融规则、经济发展规则方面拥有制定规则的权力,一旦它给出了规则,大家都要按着这个规则来行事,否则你在这个全球化,实际上是美国化的世界里就得立马玩完。再如,中国每年的彩电和DVD机生产厂家都要为使用了美国制定的生产和技术标准付出上亿美元的费用。所以,美国是有权力的国家,欧盟和日本次有权力。

倪老说:权力在他的理解里是某A能够对某B施加影响,使某B的行为符合某A的期望。这个定义比我给出的要宽泛、抽象、适用范围更广。

接下去讨论了权力的源泉。如果按照我的定义,权力的源泉是能力,能够给出规则并让别人服从的能力。但能力恐怕只是权力的充分条件之一,而不是充要条件。倪老给出的源泉是依赖性,即只要B依赖于A,那么A对B就具有权力。这里的权力和依赖是广义概念,不仅适用于社会政治经济,还适用于生活恋爱交友。

苹果的故事说到底就是一个权力转换的故事。一开始,老板强奸了苹果,于是苹果的老公就认为老板畏于自己名声的损毁会对其产生依赖:让他不要把这件事宣扬出去,于是苹果的老公就想当然的提出2万元的精神损失和老婆损失赔偿。在这段里,苹果老公自以为是权力所有者,却偏偏谁也不依赖谁。

典型对话如下:

苹果老公:你不给钱,我就去告你(这是用威胁和对方的恐惧心理表现自己的权力)
老板:你告去啊,告去啊,你真以为你有证据告我啊,你当我是克林顿啊(这是对威胁的不理睬,原因在于不恐惧)

接下去,故事有了转折。苹果怀孕了,孩子不知道是老公的还是老板的。问题在于,这个老板自己没有孩子,所以当他知道这个孩子有50%的概率是自己的,他很激动,因为他急于留个孩子,就算是强奸留下的也可以,只要是自己的骨肉。由此,老板便依赖于这种唯一的资源——血缘,从而主动对苹果夫妇缴械投降,让他们拥有了影响自己的权力。

再接下去,孩子出生了,可是孩子是苹果老公的。但苹果老公为了获得老板允诺的10万元钱——如果孩子是老板的,老板就付给苹果夫妇10万元,算是买走这个孩子——于是他在血型证上作假,好让孩子变成老板的孩子,自己拿到10万元。表面看,苹果老公赢了,因为他拿到了钱;事实上,苹果老公输了,他输给了钱,这也为影片的发展和最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在这段,钱占有了权力;付钱的老板间接拥有了权力;拿钱的苹果老公表面有权力,实际没有权力。

后来,苹果老公受不了自己不能和自己的骨肉在一起,所以带走了孩子。在找回孩子之后,警方做了亲子鉴定,发现孩子不是老板的,实际是苹果老公的。但这个时候,老板虽然知道了自己不是孩子的生父,但仍然不愿意放弃这个孩子,在苹果老公带钱来还给他的时候,他一扫过去的高傲,乞求地说:你把钱拿回去,这个孩子和我有缘,你就把孩子留给我吧。而苹果老公觉得孩子是自己的亲生子,也不愿意放弃孩子。在这幕里,孩子是权力的主人,苹果老公、苹果和老板都依赖于孩子,甘愿受其影响。

综上分析,《苹果》虽然说的是打工者和老板的股市,按照ELLE的封面报道:《苹果》背后的爱、性和金钱交易,其实说穿了就是权力主客的颠倒和变换。金钱关系、社会地位、声誉姑且如此,更不用提其中的爱与性。

电影如此,生活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