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12 : 孤岛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孤岛。这是向“台湾之光”李安的那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臂山致敬。    昨天看到一名友人的每思侬签名,很有趣:☑男 ☑80后 ☑单身 ☑没房 ☑没钱 ☑没车 ☑没股票 ☑ 没容貌 ☑没身高 ☑没事业 ☑没人要    今天在FT上看到一篇文章,题为一个令人心寒的段子,内容就是我们这代人招谁惹谁了:小时候上大学不要钱,上大学了小学不要钱;还不能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工作的时候挤破头才能找到一份勉强不能饿死的工作;不结婚的时候有辆自行车就能娶老婆,现在没有洋房轿车就没有老婆。这仿佛是上天和我们80后开的玩笑,又是一个很经典的莫非定理的案例。    80后是比较不靠谱的一代,思想不靠谱,心理更不靠谱。小时候成长在大院里,好歹还有一干小朋友在我不用练琴的时候玩各种童年游戏:丢沙包、橡皮筋、上树掏鸟窝。现在的孩子只能面对高楼或者幼儿园的阿姨,面对高楼的只能像笼中之鸟,渴望近在咫尺的自由;面对幼儿园阿姨的,只能暗自期盼自己碰到的不是一个心理变态或者精神病患者。    80后的孤岛很大。与父母一辈相比,我们更独立,更能enjoy myself。我可以一个人去博物馆看展览,去电影院看电影,去家居店挑选自己房间的摆设,自己去买漂亮的鞋子和衣服,自己拿着memo去品尝新开的餐厅。可是我的父母一辈人不行,他们习惯了在兄弟姐妹中成长,如果一个人,他们宁愿呆在家里。这样看来,我们更会享受孤独和一个人的时光,就像畿米的一部绘本,又寂寞又美好。    80后的孤岛也可以很小。因为害怕今后的孤单,所以早早找个人套牢自己。或者培养一个宠物套牢自己,或者直接恋物癖。也有很多很多人在现实的孤单中挫败,于是到虚拟的聚落中寻找归属感,深深沉溺而无法自拔。回到家,关上房门,然后听着电台或是苹果里的声音,似远又近,“有没有爱无所谓,快不快乐有所谓”。写到这里突然发现,最近的流行歌唱单身万岁的很多,和90年代听到的苦情的“风中有一朵雨做的云”有天壤之别。看来词曲作者也要跟上Me Generation的时代步伐。    看过很多恐怖片,讲的都是孤岛心理。我不懂心理学,只能猜测个大概。但是到真正要用笔写下来的时候才发现这种感悟很难表达出来,这又让我不由得想到了老子:人类语言的缺陷使得我们很难用语言去表达“道”。    说到这里,我要去wiki一下孤岛心理到底是什么。这也反映出网络时代的80后:有问题,倾向于求助google和wiki,不是求助于现实中的人。    就像Love and Other Disasters里的Jacks和Peter,因为害怕伤害,所以躲避爱情。虽然最后是happy ending,但是却始终缺少了传统爱情剧里的大风大浪和炽热感情。       再套用大海里的对白:我也在寻找自己的孤岛,然后占岛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