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数字2 在ECNU呆了快4年了,发现ECNU和一个神奇的数字相当的分不开家,2。这里2只是一个纯粹的数字,请不要用北京人说2的时候的意思去理解它。 2这个数字在ECNU不只一次的出现。 首先,ECNU的前身是2所大学——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 其次,ECNU的正式成立是两个5成双成对的出现:1955年。 接着,最早的校园,也就是现今的中山北路校区(中山北路3663号,这里是6和3的成对出现)被一条著名的小河——丽娃河天然分隔为2个区——河东和河西。 现在的ECNU发展壮大,有了2个校区,除了刚才说到的中山北路校区,还有一个闵行校区,与著名的SJTU毗邻而居。这个著名的闵行校区也有一条小河——樱桃河,也把这个校区分为两部分,不过还没人命名。 无论是中山北路校区还是闵行校区,在教学区都有两个食堂。中山北路是河东食堂和河西食堂,用位置来明明,一目了然;闵行校区是华闵食堂和秋实阁,名字缺乏对帐,念起来也少了几分韵味。 不止名字,河东食堂和河西食堂都有3层,两边好象摆开了阵架准备大干一场,其实不然,两家都是后勤集团的资产,或者和后勤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个缺乏对帐的食堂则是千军万马和破毛驴的关系,华闵食堂张张扬扬地坐落在学校主路上,华华丽丽的三层;而秋实阁则蜗居在校园一隅,扭扭捏捏地占了一层,门口还树了刻了浮雕的壁画,搞得不只一次SJTUer用羡慕的口吻说:你们学校真有人文气息,还有古文化博物馆。这话一说,自然给我个机会宣传一下ECNU:那当然。不过这是我们学校食堂,有文化吧。不过这两个缺乏对帐的楼也还被我硬凑出来一个对帐:华闵占住虹梅南路的校门,秋实阁占领莲花南路的校门。 在闵行校区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成双成对的出现:数统楼(南边的是统计楼,北边的是数学楼)、法商楼(南边的是商学院,北边的是法学院)、理科楼(理南和理北)、文科楼(文南和文北)。实验楼我没机会过去看,不晓得是不是也象这样分南北。 突然想到其实ECNU2003年以后的建筑都是成双成对的,除了上面说的闵行校区的建筑,还有矗立在老校区的宏伟理科大楼,不过人家是A座和B座。以前住在老校区的时候,寝室正对共青场,又是顶楼,所以晚上经常看星星。然后顺便就让我看到理科大楼里那些永远亮灯的研究生自习室、实验室,真美丽。楼顶的信号塔一闪一闪地发出红色的光。这时我理解了设计师的苦心:要让双子塔重返人间。 还有很多和2相关的东西:老校区有两个相当上台面的报告厅(科学会堂和大学生活动中心)、每个星期有两个群魔乱舞的地方(工会大厅和大活舞厅,只不过前者是正式的交谊舞,后者主要是群魔乱舞)、每个星期两场舞会(周五和周六)等等等等。 另外,老校区有两片大草地:文史楼前的一块和毛泽东像前的一块。每到天高气爽、阳光明媚的日子,不只是学校里的学生,还有周围住宅区的男女老少都带上吃的喝的,还有少不了的话题和扑克牌到这个免费的绿地上坐一坐、躺一躺、聊一聊。想当年大一还在老校区混的时候,只要天气晴,我就背上我的小书包,带上我的IPOD来到大草坪上,趴在那里晒太阳。在这个时候,书包里放的不是书,而是各种软绵绵的玩偶,主要目的是用来当枕头的。写到这里突然发现大一时候自己颇有波西米亚人的随意气质。 好了,最后一个2了。由于沪上有一句相当经典的、形容“上海四大金刚”的话,玩在复旦、吃在同济、住在交大、爱在华师大,所以在ECNU总是看到成双成对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