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1日开始,在ECNU大学本科的日子只剩下了最后的一个学期。和同级的朋友聚在一起,总是聊到刚进学校、刚认识的日子和很多很多好笑的事情。唉~~~虽然舍不得,但是又不得不面对我们生命中再一次的橄榄季。 想起小沙4年前给我的同学录里写:多年以后,死神一定会无情地嘲笑我,曾经信誓旦旦不会忘记你,不会忘记我们所有的青春年华,但是却在死亡面前把这些誓言忘得一干二净。这是我所有同学录里写得最有爆发力的留言了,情感的力度堪比信的《死了都要爱》。 我想说的是,为了不被死神嘲笑,我也要像ROCKY一样开始写毕业回忆录。对于ECNU的校园不想写什么,想看的请到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及东川路500号参观即可。我想记录的是4年里的一些人和一些事。(一)公必 我们的课分成4个类别:公必、公选、专必和专选。专必和专选就不想说了,课程的设置各大学的BA都大同小异,不错的老师我以后会单独表扬,所以呢,今天就先写写公必。 所谓公必,就是公共必修课,总共有七门课:毛概(毛泽东思想概述)、邓论(邓小平理论)、政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哲(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政治经济、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这些课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思想道德和世界政治经济。 当时,上思想道德课的老师是一个复旦博士,刚开始当老师。讲话直接,思想激进。不过要说他的名言有这么一句:“我认为,恋爱的直接目的是婚姻。……我不认为在中学生之间存在什么早恋的问题,因为难道说他们现在就能确定对方就是今后一生的伴侣么?所以,我认为这种感情只是正常的男女交往。”这是第二次上课时说的话,记得当时把我们一票人听得目瞪口呆。 之后的课上他还带着我们讨论了诸如战争、人生之类的问题,一个深刻的男人。遗憾的是对于这些话题,我已经没什么印象了。 他给我们的第二个,也可说是最后一个big shock就是是期末考试。开卷,但是答案书上都找不到,大部分题目都是可以让人自己发挥的;论述题第一题:请论证先爱后性还是先性后爱。orz,如此先锋的题目,唉~,忘了怎么答的,不过一出考场,大家就开始讨论这题。最后得到的结论是男生答的都是先性后爱,女生答的都是先爱后性。这就是下半身动物和情感动物的差别了。 再说说大三下学期上的世界政治经济。任课老师是班主任的大学同学,也是一个深刻的男人。看事物超级冷静,分析事物超级透彻。讲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历史,侃侃而谈,中间没有非必要的停顿,也没有任何过多的语气词,口才了得。只是经常性的点名,实在是……。当然我是没有逃课的习惯的,更何况是班长,逃了某些人会说闲话的。 对于点名这档子事,我的观点是这样的:课上的好,讲授的内容能让同学有所收获,那么人自然就来了,课自然就不逃了,说不定还会有外系的同学慕名而来;课要是讲的不好,又想让课堂看上去满当当,那就只好使出所谓平时分、点名这招了。点与不点,只有一线之隔,但说明的问题却相去甚远。 另外,点名是一件极浪费时间的事。浪费不来上课的同学的时间也就算了,其实人家的时间也没被浪费。可来上课的同学就惨了,54个名字,从头念到尾,碰到偏字难字老师还得认一认,想一想;为了防止代友叫到,只好点一个,看一眼,辨认无误了,再点下一个,如此折腾一番,十分钟也过去了。点好名,总不能收收点名纸就开讲吧,总要冠冕堂皇地交代几句“逃课不好”“有事可以和我请假”之类的话。这样,一个来上课的同学的十五分钟就被这么无端地浪费掉了。 算笔账,学费一年5000元,平均到学期是2500元。按大三下30个学时/周、20周计,那么一个学时就是4.2元。那么点一次名就花掉我1.05元。一个学期就是21元。虽然钱看上去不多,但是这个钱有违我花钱的哲学——钱要用在刀刃上。买书买衣服,是因为我喜欢我需要,这些东西能让我心情好;一个学期一门课点名虽然只要21元,但是这只是日复一日地证明一个已知的事实:CYeon小朋友来上课了,她没有逃课。而如果我逃课了,既然我不会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惩罚,那么点名这种监督措施就真正地失去了意义,变成了走形式、走过场。也就是说一门课一个学期就浪费了全班同学1134元。如果一学期10门课门门都点名,那么好了,半年我们全班总共烧掉11340元!这么多钱散伙饭都好吃N顿了。而且这些钱烧得来无影去无踪,名副其实的没有硝烟的那什么。 话说回来,其实这位老师是不点名的,只是我们上课的时间恰逢ECNU如火如荼的迎评备战阶段,那么也就没办法了。 该师最擅长的是分析大国崛起、国际关系和国家间潜规则。对于我们这种喜欢吃文化快餐的85后,这种类似百家讲坛的文化饕餮最对胃口。效率高,3节课的时间跟着老师咀嚼了很多名作,不过每次一说这话,我就想到某老师说过“我上课就是把我吃过的东西嚼一嚼再吐给你们吃;吸收好,因为自己喜欢,所以听得格外带劲,顺便还和周围同学小声讨论几句,知识理解得到位——这就象你吃自己爱吃的东西能消化不良么? 他不喜欢照书讲,喜欢按专题给我们补充很多课外的知识,带着我们从时光隧道的这头跑到那头,再从世界地图的这边跳到那边。记得该老师分析得最好的是日本和俄罗斯。对于日本讲了很多历史,在我看来说明了日本变态的根源,之后还有一次讨论会,有劲的;对于俄罗斯,他说:“在我看来,日本根本不是中国的对手。而在中国的周边国家中,这匹来自北方的狼才是最可怕的。”至于为什么,请大家自己阅读有关俄罗斯和斯拉夫民族的相关著作,或者享用央视记录片系列。 总结陈词一下,本来对大学的公必课没不抱太大的希望,所以经常搬着高数、线代、概率论之类去上课,开开小差。但是从这两位老师的公必课上我倒是看到了大学的精髓:教会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只告诉学生思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