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04 : 一封匿名信

   一两年前,看过一部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据说剧情是改变自某国某著名诗人的一段经历。整个故事相当暧昧,但是也还是吸引了不少小资前去观赏。这跟什么人养什么宠物是一个道理。   今天我要说的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没关系,也和一个陌生男人的来信没关系。虽然在不署名的情况下,这两种信也是匿名信的一种,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收到这种粉色暧昧的匿名信,虽然心里些有不安,但终归是高兴的,当然这也与收信人的特点和寄信人的特点有关。如果收信人是万人迷,每天收匿名暧昧信收到手抽筋,那么高兴的程度就低些,说不定人家还觉得烦“有种你站我面前说!”;如果收信人是平凡人,或者普通人,或者更不幸的是平凡人中的普通人,那么估计人家能乐整整一个礼拜,或者更久。如果寄信的碰巧是宇宙超级无敌大帅哥,那么收信人的高兴程度会很高,试想你收到金城武写给你的暧昧匿名信你高兴不?当然这种假设只对女性和GAY试用;如果寄信的是平凡人,或者普通人,或者更不幸的是平凡人中的普通人,那么这个结果也是可想而知了。总体看来,收到这种类型的匿名信通常还是不错的,当然我个人也碰到过很可怕的局面。不过放心,正在处理中。    既然说的和这种粉红匿名信没关系,那么不晓得有多少聪明的看官知道我今天要说的是哪一种匿名信。其实,我个人觉得很早很早以前就有匿名信了。假期里钻研历史的时候,发现某个皇帝就命人设计了告密箱。告密箱,顾名思义,告密专用。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匿名的。其实,告密是一种状态,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时刻上演。比如以下对话:    A:对了,你知道XXXXXXX不?    B:(摇头并茫然状)    A:你太逊了,全校都知道了。    B:是咩?那我怎么不晓得    A:哎,那我告诉你,你别告诉别人啊。blablablabla    这样的对话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用各种语言在世界各地以各种版本上演。    中文里用个精辟的词来形容这种对话:传小话。既然是小话那就信不信由你了。不过好的是这种口头小话可以追根溯源找到传闻的制造者。当然,如果你恰巧是这个小话的制造者,那这个特点就是大不幸了。    小话除了口头的,还可以写信或者扔小纸条。目前,据说小朋友们也不扔小纸条了,因为科技和社会都进步了,人家用上手机了,改发简讯了。所以在这里我们也不讨论小纸条的问题,我们讨论讨论写信的问题。    通常我们看到很多地方都有个叫做意见箱的东西。虽然有没有人去定期查收我是不晓得的,不过这本身就是鼓励匿名信的一种方式:你不要当面来讲你有什么意见,你写封匿名信往里面一扔就行了;至于我看不看,那也是我的自由。咱们互不相干。相当的中国文化的特色。中国文化比较含蓄,有什么宁可打肚皮官司也不说出来,否则伤了和气,多不好。所以就用背后写信的办法委婉地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当然啦也不一定要委婉的,有可能是以骂娘的、尖锐的口吻来的。这个我没写过,所以没经验。    不过就我个人用FW方式看到过的匿名信,实在是非常遵循优秀作文的格式:起承转合。中间的文字流畅不说,还要到处设套,让看的人清楚:哦~~原来这人是这副嘴脸,哦~~~这事情是这个样子。看的过程惊心动魄,和看悬疑小说有得拼。    曾经我以为这个世界非常单纯,人跟人有什么就可以说出来。看来,爱不容易说出口,恨更加不容易说出口。看到过笑面虎么?看到过所谓的朋友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糟蹋以前的口碑大胆写了匿名信,然后接着装成你的朋友么?我是没看到。但是我听到过,所以为了和我一样单纯的朋友少受伤害,留下此文,以此为戒。